总算开始写东西了。
今天一天忙了一天,下午单位又是吃给人过生日,又是吃小龙虾,让人惊叹最近互联网公司竞相比赛福利,真是神仙比赛,小鬼享福。
到晚上终于坐在桌前,开始准备写东西,才感觉以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这篇千字文章,无论如何是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的。
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总不可能是临时像写小说一样,一气呵成千字,这两天在地铁上一直想把集异璧的一些东西写出来,可是GEB很多迷题,光解开一道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画数学画图,网页公式排版,一会功夫是完全搞不定的。
所以在开始之前,感悟一下,人都对自己有所要求,也都知道应该多输入文章,可是经常写完之后,自己不甚或者甚不满意,与自己的想象差得太远,就干脆跳过这件事。
每件事都是需要付出时间的,一篇好文,背后需要有大量的阅读,甚至有调研,实验,甚至是一门课程,甚至是几十年人生做衬底,那写出来的东西,才配得一看。更不说值得人击节赞赏了。
进入正题。
前段时间读了本书《生而向善》,书是伯克利的dacher kelter写的,作者可以算得上的保罗-埃克曼的弟子,在研究方法上,也继承了埃克曼从情绪入手的研究方法。
善恶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的,可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理一下脉络的话,除去中国诸子们单凭常识理性地论断之外,在当下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可以勉强认为在受西方文化影响较重的人群中,白板论、甚至部分的性恶论基本上可以算是主流。
归纳一下相关问题的一些思想:
- 基督教文化中罪的观念—–>其更远的源头在柏拉图的理念论
- 边沁功利主义学说—–>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基本可以归在这个框架之下
- 近代科学以降生物学的发展,主要论据是生物的求生本能和自私的基因等
- 从逻辑出发,定义善恶的观念是在人社会化之后的事情
- 从经验学习的观点来看,认为人天性无善无恶,即白板说—–>这是以洛克为主的经验主义的观点
- 康德,孟子等其他哲学的一些哲学讨论。
当然善恶问题也牵扯到心理学的另外一论题,天性与教养问题,这又是一个无底之坑。
这其中最有意思的自私的基因的观点。
虽然大部分童鞋可能以前都接触过,不过这里还是略提一下。
自私的基因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此观点把人的道德行为,特别是那种与利益完全无关,纯粹意义上的道德行为视为进化过程的副产品。其主要的论证是,我们的进化并不是物种的进化,而是基因的进化,是基因倾向于保留自已,更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存活机率与复制机会,所以父母舍已为子,是受制于基因进化的一种行为,而我们对同族人更有认同感,为会自己国家而战,康师傅首先为家庭谋利益也是因为某条老虎基因,急欲保存下一个山中之王,在这种决定性因素的下,一般意义的道德行为才得以出现。
而在人完全社会化之后,特别是全球化时代,人的同族概念大大地扩展,于是便分不清在基因层面上谁与自己同族,这样才把本来小圈子里的道德行为推广到,所有人类。
这个观点,确实非常有意思,而且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所谓的内群体认同,比如一条著名的索马里海盗名言,我的部落反对其他部落,我的家族反对我的部落,我和我的兄弟反对我的家庭,我反对我的兄弟。
这条反对,也正是一条基因的相似度度量之链。
所以有段时间,我几乎已经完全被这种观点说服了。
直到看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