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起得很牛逼,但是内容却非常简单。
很多时候,人们谈到学习,总是感觉这是一种输入的过程,比如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某一本武林秘籍,然后不管主人公的智商到底有多低,甚至像石破天一样的文盲都有为其量身定制的侠客行武功让其在三个小时内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
这样的学习过程似乎最依赖的就是师傅,是秘籍,是某个心智不正常着急马慌找人传功的隐居高人。这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思维,从线上到线下,你看到人们不断地在求书,求好书,求秘籍,学习时最喜欢比较,乃至考研时用陈文登的人,和用李自强的人,一见面就相互鄙视,只觉得对方逼格太低,居然能用那样一本破书,分明自己手中才是考研不传之秘籍,字字都是出题老师的黑本子里面来的。
我之前也持此观点良久,一直觉得自己高中学习好是因为印些爱因斯坦头像的某几本黄皮小秘籍,想那里,书籍泛黄,印刷浅绿,一看就是某个哈佛附属中学,和诺贝尔他家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内部灵通人士编撰的。
这种对秘籍的狂热一直持续很久,甚至到去年,每月都会拨出专门的时间,去海盗湾,去wowebook,去verycd大肆地搜刮最近有什么秘籍可供下载。
每次发现一本,比如肢体语言密码,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比如瑜伽师地论,这种名字中透着玄奇,大略一翻又好像很厚的书籍时,都从心里笑开花来,然后珍而重地之,感觉自己离成仙,成入道,离迎娶白富美,迈上人生颠峰的道路又近了一步。
直到回首间看到自己年近而立,一事无成。
ng这年龄在读斯坦福,已成助教,尼采这年龄博士毕业,已评教职,诸路牛人,最不济的在这年龄也已经在常春藤拿了两个学位了。。。。。真是人生不堪望,一叹皆情伤。
难道这些人从小就有秘籍,从小就有高人相助,反观那瓜瓜童鞋,从小高人教来教去,也没见教成个什么样子啊。
真正了悟的,是从高德纳身上。
高德纳小时候参加镇子里的拼字比赛,即用指定的字母尽可能多地拼出单词。
很没意义对吧。搁了我,首先八成不会参加,其次参加也最多玩半个小时,然后觉得此智力活动不过尔尔,我这样的绝世奇才如何能将天赋智商花在这种地方上,一旦找到条规律,立马放下不玩。转身超级玛丽去也。
高氏把自己关在屋里七天(此处天数可能不准,岁数也不准了,但是绝对十岁以前),拼出了三千多单词。
当之无愧的第一。远远超过标准答案。
高氏多年后写了本书,叫研究之美(惭愧,还没看完)。
研究二字,真是从幼时就已经入了高氏的骨髓。
这就是我觉得真正的学习,真正最快速,最便捷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学习。
以研究为方法论的学习。
你学了一条编程语句,他和以前的语言,从效率上看起来怎么样,他写法有何不同,变变写法怎么样,能转换嵌套么,能构造出一个看似合法的非法操作么,两个语句同义,为什么要存在两条同样作用的语句呢,可读性,易用性有区别么?底层实现一样么?能反汇编一下看看字节码相同否么?
你读了一篇尼采的论悲剧,他的论述如果反过来说如何,他的推导前提呢,适用范围呢,就这个议题有其他人发过言么,其他人发的言是什么呢,他的时代背景如何,他的性格呢,家庭出身呢,他在写此文是哪一年,遇到了哪些人生事件呢?论悲剧与他的其他言论有何关系,观点与观点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是什么呢?
当然,有些问题,是你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才可以提出的,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够去研究,可是能力固然重要,意识却更是主宰。
读书听视频时,多少时候你只是不过脑子般的,任其流传过过,只听到他说,他说人工智能是实现不了的,他说自我一致性与自尊有时是会矛盾的,他说马航其实是被美帝劫持的。
从你头脑中流过的信息再多。无一是你自己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缓慢的,可能一天才能读一章,可是你读这一章,绝对比你草草地扫过这一本书,要更来得坚实。
天下的牛人,大多是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出传奇的效果来的人。
因为事情本来都是平凡琐碎的,你需要有足够地热情,才能把平凡琐碎的东西组织出美感来,美感,传奇,武林秘籍,都是你缓慢地用心所建构出来的,而不是你照抄某路高人所能得到的。
所以真实的虚竹,就算是学了天山折梅手,得了逍遥三老几个甲子的内力,遇到丁春秋,被五招打死的可能性,仍然大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