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过得不甚平安,本来只是想休息一天,不料到了今天也不得安宁,眼看二十六号了.百天还欠着七天的样子.说好的结束在2014年.看来这两天要好好赶几次工了.
这两天过得即顺利又毛线.不过总之有事情发生比平平无奇的好.
活了这么大,与人冲突倒是次数也不少,不过几乎都还不会到恶言相向的地步,最近却能够打破这样的规律,而且是与万万没想到的人.真是让人心神俱醉.
人是种奇妙的生物,然而其实又毫不奇妙.所谓的奇妙,大多是因为我们自有自己的逻辑,纵然如何包容如何理解对方,也难以在每个瞬间,完全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对方的逻辑.
所以那些将人类神圣化的道理,有时看起来不错,有时看起来也不禁怀疑.
所谓的什么第七感,所谓不可言说只能体会的至高情感,如果剥去修辞的外衣,剩的部分是否模拟起来也十分简单
人的逻辑只怕并不复杂,虽然在同样的环境下,反应千奇百怪,虽然同一个人面临相同的环境,会做出不一样的反应,可是实际上,没有相同的环境,你面临的环境总归是不一样的,所谓的人的神圣性,多样性,只怕有很大程度,环境的多样性罢了.
有时又想,所谓的文学,哲学,或者是诗,到底意味着什么?
想了又想,结论依旧是,只怕不意味着什么.
精美的辞句,异样的表达,描述的是大多是我们内心的情感指向,可是这情感指向真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么?
好像也不一定有.
如果世界的动作,一个没读过书的老妈子可能轻而易举的生活存在下去,而且可以通过解释(哪怕是化简失真的解释)理解一个博士的精神苦闷.那就证明,起码在很大程度上, 他们共享着同样的对世界的理解.
那么起码在情感意义上,一个读过数百本文学书籍的人,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相差在什么地方?
很久之前,看到的说法是,文学增加了人灵魂的深度,这话听起来多么振聋发聩,可是仔细想想,这说到底在说什么?,灵魂的深度,那是什么样的东西,有人有灵魂么,有人的灵魂有深度么?一个读过几百本书的人,一群人中间,从气质上能够被辨认出来么?
只怕挺难.起码我出过不少错.我曾经认为有些腹有诗书的,其实不识几个大字,而某些看似粗野的,却满腹经纶.
这种辨认,与其说什么灵魂的深度,不如说是社会礼仪教养,或者是内向外向倾向,甚至是我们的固有偏见罢了.
又有说,文学带我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看到不见人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那么,电影不能么,玄幻小说不能么?甚至和人聊天,不是也一样可以.
想来想去,我自己的结论是,文学只是文学而已,一种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同一些情感的游戏.和电脑游戏等等并无二致.
我的意思是,其实情感什么的,老妈子哭大街也很不情感,你怎么不花钱去看.因为文学的情感表达,总是不同的.
某种对创造力的定义就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做相同的事情,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文学吧.
毕竟换了表达方式,就能够唤起不同的重视程度.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