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venturer

重新出发去冒险, 在郎飞结与地壳的起伏山峰

飞翔的鸟插图。

前行, 边界感


经过两天的调整, 一切的状态好像都已经回来了(还不可下此断语), 不过之前提过, 今年是希望能够将之前的很多好习惯进行一下整合, 并能够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模式.

首先当然是之前执行完成的两个百天计划, 跑步和博客.

说说最近比较有感觉的一些内容吧.

关于边界感

边界感这个词最早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听到的, 不过第一次有触动, 并感觉它是我自己的问题是前年了吧?当时我们一起读西方哲学史, 和一位心理咨询师路姐聊天, 我谈到自己在做心理咨询时, 会有一种过度付出的拯救欲, 对于自己没有帮到别人会感觉到非常地不安的愧疚. 当时路姐脱口而出一句话, 你缺乏边界感.

从此才感觉边界感是我的自己的问题.

最近感情波折, 和人沟通不是很顺利, 一来对方那边事情挺多的, 线上对话并没有合适和好的契机. 二来则可能依然是自己边界感的问题.

先来界定一下边界感吧, 可能很难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定义(毕竟不是可量化的学科): 边界感是指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界限, 能够明确地界定出一种行为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人, 一个边界感明晰的人,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出自自己的选择意愿, 而与别人无涉.

而进一步, 一个边界感明晰的人, 也能尊重别人的选择, 将别人视为与自己一样具有选择能力的个体, 别人同样会为自己负责.

对于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而言, 本身边界就是不明晰的, 从居住上来讲, 四合院这种住所, 不同房间之间声音相互听闻, 我小时侯的家, 一个大屋中的不同房间甚至是没有门的, 只有一个帘子隔开, 大家相互之间的界限模糊. 相互之前毫无隐私可言, 这种居住场景也算是边界感模糊的一种外在表现.

小时可能大家会有被父母偷看日记的经历, 再比如”有一种爱叫我知道现在很冷”, 这都是边界感模糊的例子, 在父母的人际界线中, 将子女视为自己的延伸, 并未将对方视为一个具有自主意志的个体. 将自己的感觉和欲望与对方混同起来. 自己能够代替对方去感受, 代替对方去感觉, 对方的欲望是错误和不对, 自己也能够代替对方去选择去思考. 对方看似是一个独立客体, 实则只是一个人形附属物, 在交流中, 潜在地, 父母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意识到子女是具有独立思想和感受的一个主体. 而更多地将对方视为容纳自己的感情和欲望的一个容器.

而在感情中, 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爱情这东西, 本身就是投射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情况), 年轻时喜欢一个人, 曾经有这样的对话如下:
A: 你喜欢心理学么.
B: 平时看得少..
A: 那历史和哲学呢?
B: 平时我都不怎么看书的.
A: 那你喜欢什么, 什么书都不看我们没话题啊.
B: (下线)

在这种状态里面, 对于A而言(当然我这个弱智啦….), 并没有真正把B当做一个能够为自己负责, 像自己一样的一个”人格主体”, 在A的潜意识中, 是将B看做一个自体的延伸的, 也就是说, A默认了对方喜欢自己, 默认了对方会和自己继续谈话下去. 默认了对方爱读书, 等等很多从自己投射出来的人格品质, 而这种默认正是一种没有边界感的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 很多缺乏边界感的人, 因为边界感的缺乏, 从外在表现上来看, 却反倒是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的形象, 正是因为他没有模糊的边界, 也无法守往自己的边界, 所以对于别人侵犯他的边界的事件没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所以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会使得他将大多数人物体化, 从而表现出冷漠与矜持的形象.

在感情中, 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做无效的沟通, 而沟通之所以无效, 正是因为并没有清晰地将对方视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主体, 无法清醒地吸收双方沟通中的信息, 从而对双方的距离有不同于对方的评估.

近几年, 我对于边界感的处理有了不小的提升, 但是在亲密关系这一块, 正是最需要处理能力和成熟的心智的地方, 又表现出了像之前一样边界感模糊, 不安全感出没等毛病, 写下此文, 聊以自警.

又想叫你的名字…….